普贤行愿品念诵网

七月原是吉祥月

发布时间:2019-11-10 10:34:59作者:普贤行愿品念诵网

七月正是盛夏炎热的季节,大多数学生们都放暑假的日子。古诗云:“山川炎似火,天地热如炉”。尤其是澳门和香港处于亚热带地区,空气污染且非常潮湿,真闷热得叫人难堪。尽管这么酷热的天气,学佛者只要效法佛陀慈悲精神,看待世间一切众生,自然就时时都会觉得心地清凉,因之而能驱除身外周围暑气的逼迫。所谓“慈悲的心地永清凉。”

“慈悲”为佛弟子进入佛门的第一步——耐劳忍热,亦是于菩萨六度行中进一步的表现,入生“忍”法门,这是学佛慈悲“精进”的好现象。诸佛菩萨为救地狱的众生,都不觉得是热是苦;这都是用慈悲心去驱除大热苦感的经验。

忌讳的七月

世俗一般人,对于七月大多是忌讳的。家庭喜事,都避免在七月间举行,尤其是年老一辈的人,仍然迷信七月乃是每一年度开地狱门时,地狱中的鬼魂多数出来人间飘荡,深夜出门不小心,或时运低,容易碰鬼惹祸。更妙的是有些人甚至说七月不可婚嫁,七月娶的是鬼新娘,七月生的鬼孩子……等等胡说。把七月简直当作是“鬼月”,事事忌讳。

佛欢喜日

其实,依照佛教来说,七月是最吉祥的好日子。因为七月是佛的欢喜月,正是众僧结夏安居三个月修行功德圆满。由于结夏安居间(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结夏至七月十五解夏),修持悟道证果的佛弟子很多,所以佛陀非常欢喜。现在佛教中依然有很多学道者,或寺院中仍保持结夏安居、定期修持学法的生活,专心精进用功,亦得到龙神护法的欢喜,这么说来,七月这个月岂不是最吉祥的欢喜月吗?

\

某些人心中可能仍有多少的疑惑:自古以来,一到七月,无论哪一个地方,不管道教也好、神教也好、佛教也好,无不纷纷设坛大作“普度”法会,尤其是七月十五,仍有世俗人在其家门口祭祀孤魂野鬼,若不是鬼月,何故会“普度孤魂”?其实,有很多人大多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认为是中国传统习俗,人家拜我也拜。

\

盂兰法会的由来

佛教“盂兰盆法会”,相信很多人也未必知道盂兰盆的意义是什么?盂兰盆的梵语是乌蓝婆拿。盂兰法会的由来:从佛教来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简称为“盂兰盆会”。

为什么称“盂兰盆会”呢?这“盂兰”翻译为“解倒悬”,是极苦的意思。这是一种比喻,是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如饿鬼道中的众生,腹大如鼓,喉细如针,饥饿难堪,如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所以称为“盂兰盆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这法会的由来是佛在世时,其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目犍连尊者,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见称。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饥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急不及待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来,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不能食用了。

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得母亲,使她脱离苦境!于是想起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因此他就立即来到佛前,诉说自己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况,并说出自己运用神通之力盛饭给母亲,而母亲不得受食之情形,还至诚恳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当时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亲,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确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又教导目犍连尊者说:“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荐七世父母之罪业。

结夏安居

佛陀为什么这样重视七月十五日,并说出这天供佛及僧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救拔超脱七世父母之苦报?

那是因为佛在世时,有个制度,就是每年一到夏季,必定集合各地弟子一处,专心共同修持学法。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为期三个月,称结夏安居期。由于这三个月期中,专心一意听佛教授佛法,又能精进勤修,所以到了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七月十五日,即众僧自恣,庆祝九十天功行圆满,多能证得果位。所以,诸佛菩萨龙天欢喜。因此,能在这天设斋供养佛僧,自然能得大功德力,超荐先亡眷属,乃至七世父母,解脱三恶道中之苦。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七月十五的法会。

常思孝慈

所以《佛说孟兰盆经》中说:“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孟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眷慈爱之恩……。”由此经文中,我们可以大略体会出,每年七月普度法会的由来,大致与佛教的追思、忆念先亡父母恩,想超度往生善道的意义相同。只因时代经历两千多年,又是印度与中国的民情不尽相同,把这深具意义的孟兰盆会,慢慢地改变形式,所含“救倒悬”的意义也都不存在了!反而将这最吉祥、有利于众生尽孝恩、种福德的大好吉月误讹为凶煞月。众生就因是非颠倒,不但不造福因,更大杀牲畜,拜祭鬼神,实在毫无意义!

去诸热恼 清凉自在

为佛弟子者切莫迷糊不清,必须要明白真理,对于慈悲济世、利益人群的事业,固然要精进,不畏辛苦,不怕困难,但是对于自己学佛的目的,更不能不精进、不认真!尤其更应不畏辛劳艰苦地去追求人生两项大事,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切身的两件大事。要知道人生的两件大事,实在莫过于“生”与“死”,而最难解决的亦唯有生与死两件大事。因此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和菩萨,无不都是为救度众生的生死两大事而显迹于世间。

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时常要抱持着“为人而做人”,如诸佛出现于人间,也是为度众生而倒驾慈航。我们既是佛的弟子,就应学佛的精神,以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群服务为目的,且应与众生同苦乐。能做到这样人我一体,则是“成功的人生”,亦称得上有意义、有情感、真正活生生的人“生”!“生”事既能成功了,哪还怕“死”后不解脱呢?

学佛的人应重视“生”“死”,把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生事业,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天下太平,减少战争,真正去除热恼,离此三界火宅,而达至诸佛菩萨清凉之境界!(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贤行愿品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

  • 普贤行愿品讲解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