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
木鱼,蒙古、纳西、藏、汉等各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和民间乐队中。
历史久远,木鱼很早就随佛教传入我国,一直在寺院中应用,为佛教法器,用于聚集僧众和诵经之中,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取经,历尽干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渡海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憎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结果了大鱼性命并将它拖上船头。刹时间,风平流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关于“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据此,木鱼当为佛门憎侣所创制,有警示憎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此前,相传木鱼的前身乃是一种称为“木扑”的简单木块,后才到为鱼像,称作木鱼。因不入宫廷音乐,故历代正交不载。木鱼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宗教歌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代王析<三才图会>载:“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明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用于说唱木鱼歌和昆曲伴奏。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剧场里所用的乐器中就有木鱼。后来又逐渐在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应用。目前,木鱼除在佛教、道教音乐使用外,还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乐队中。
木鱼用木料雕刻而成,形制有长鱼形和团鱼形两种。规格不一、尺少有别,用途也各不相同。
[长鱼形木鱼]又称梆木鱼,外形雕刻似长鱼,有口、眼,秃尾,通体饰以鱼鳞、云纹等图案花纹。一股体长100厘米-150厘米、高25厘米--40厘米,最大者体长近300厘米、高80厘米。普陀山普济夺的木鱼长216厘米、高28厘米。这种木鱼多使用桑木或椿木制作,为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所专用,常用铁索吊挂于佛殿前廊右侧的廊柱上或专用的木架上,用于僧众聚集或斋饭时敲击。木锤用圆木棒制作,棰长100厘米一150厘米、直径2.5厘米,捶头直径4厘米。手抄本<清寺规戒>中载:“梆木鱼,悬院廊,由烧火憎司叩。早斋三三四,晚斋四四三。善人居士功德法事改斋口,则叩三三三。”纳西族的长鱼形木鱼比较短小,仅长39厘米、高7厘米,用于洞经乐队合奏。
团鱼形木鱼,又称诵木鱼。外形雕刻似鱼头、腹部中空,头部正前方横开长条形鱼口以出音,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有的小木鱼在尾部还有短小的握柄。外表雕刻有各种鱼纹案,深红色漆描金花纹。这种木鱼规格较多,发音叮咚有别。它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大致相同,故多以圆径量之。大木鱼圆径40厘米左右,小木鱼圆径7厘米左右。最大木鱼圆径可达85厘米以上。大木鱼多为佛教寺院固定放置在大殿内,用于僧众诵经或做法术时敲击,它还是佛教音乐中起乐、止乐的指挥,是最为突出的低音节奏乐器;小型木鱼有五种: —号木鱼圆径16厘米,二号木鱼圆径13厘米,三号木鱼1I厘米,四号木鱼9厘米,五号木鱼7厘米。它们的应用范围最广,既是各寺院普遍使用的法器,又是戏曲、曲艺、器乐合奏等乐队中常用的击节乐器。寺院中使用的大小木鱼,下面部垫有用彩缎制作的木鱼座鱼座,座垫内装充棉絮,座垫外用丝线绣以莲花等花卉图案,座垫周围还环绕一条绣花彩带为饰;最小的木的木鱼圆径仅有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它置于外用彩缎、内装棉絮的长筒形木鱼座鱼座上,僧侣左手托着木鱼座,右手执小棰边走边奏,大木鱼常用桑木、椿木或核桃木制作,小木鱼多用檀用檀木、红木或枣木制作,以选用干燥、无大疤节和无劈裂的木材为佳。外观应左右对称,表面圆滑,涂漆均匀,发音宽厚。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有多种团鱼形木鱼,其中最大者圆径88厘米,木捶长157厘米、直径3厘米、棰头最大直径8.5厘米;最小者圆径4厘米,木棰长17厘米、棰头直径1.5厘米。
演奏时,大团鱼形木鱼需置于地面上,小圆鱼形木鱼则用左手托持,右手执棰头呈橄榄形的木棰敲击,发音短促,音色清脆洪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常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木鱼在戏剧中,用于昆曲、京剧、晋剧(山西中路梆子)和藏戏等剧种的伴奏。广东音乐使用的是长鱼形木鱼,在合奏中有时要使用大小两个木鱼,大木鱼发低音,小木鱼发高音。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汀、浙东吹打、河北吹歌等民间器乐合奏中,多应用小团鱼形木鱼,它常与鼓板一起配合使用,以鼓板击重拍,用小木鱼击轻拍。在十番锣鼓、福州十番、闽南十音、福建南音等器乐合奏中,小木鱼是不可缺少的乐器,除用以敲击轻拍外,还将它所发之音,视为主要音色之一。在民族乐队中,常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整套团鱼形木鱼,它们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套,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有时也用以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用来模仿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在佛教、道教音乐中,木鱼既是法器,又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
团鱼形木鱼还在曲艺木鱼歌中应用。木鱼歌又称唱木鱼或木鱼书,是节奏自由的吟诵体说唱,过去多由家庭妇女用广州方言表演,唱时不用吹、拉、弹等乐器伴奏,只用木鱼击之以为节拍。这种民间说唱形式始于明代,广泛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木鱼歌的唱腔后被粤剧吸收为唱腔的—种。长篇曲目有《花笺记》,《荷花史》等,短篇曲日有《琵琶上路》、《楼台会》等。(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