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念诵网

三十二祖

发布时间:2019-11-11 10:36:19作者:普贤行愿品念诵网
弘忍大师
  弘忍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1] 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简介】
  佛祖道影白话解(二)禅宗初期祖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三十二祖弘忍大师.
  (东土五祖)
  祖,蕲州黄梅人。先为栽松道者,托生于周氏之女,父母逐恶之。女无所归,乞食里中。及长,里人呼为无姓儿。路逢信祖,问曰:“子何姓?”祖曰:“姓有,不是常姓。”曰:“是何姓?”祖曰:“是佛姓(性)。”曰:“汝无姓耶?”祖曰:“性空故无。”信默识之,乞为侍者。女以夙缘舍之,无难色。祖与剃度,后付衣法。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种花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学徒委之。咸亨间,转付衣法于大鉴。至上元元初化去,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赞曰
  岩松未老娘胎已托 笑倒松巢千岁玄鹤
  死生往还如云赴壑 伟哉仪风寄与玄学
  或说偈曰◎宣公上人作
  无形无情亦无名 有气有血故有生
  栽松品石清闲课 闯关夺舍勇士型
  性空心净离言说 道成德备宣妙音
  东山黄梅演奇迹 仪范万世照古今
  白话解
  这位弘忍大师是第三十二代的祖师,在中国是第五代。
  祖,蕲州黄梅人:这位祖师是湖北黄梅县的人;他们一般人就称他“黄梅”,不称他名字。所以在黄梅那儿得来的法,不说是弘忍大师什么的,不讲这个;这古人说那地名不说人名,就是尊重这个人。
  先为栽松道者,托生于周氏之女,父母恶逐之:他大约前生是栽种松树的一个老修行,投胎于周氏女。周氏女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女儿没有丈夫,就生了个小孩子;所以父亲、母亲很不高兴,就把她撵出去了。你看,这弘忍大师是个私生子。
  女无所归,乞食里中:这个女的因为她没有丈夫,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就在那个乡村里头要饭。
  及长,里人呼为无姓儿:等这个小孩长大了,因为他没有姓,村里的人都叫他“无姓儿”。因为中国都随父姓,他没有父亲,当然就没有姓了。这若现在,也姓周了。他那时候,还很死脑瓜骨,不像现在这么开通,现在给他安个姓都可以的嘛,或者姓李、姓王、姓赵。他没有姓,就那么没有;所以在这个乡村里头,都说他是没有爸爸的私生子。
  路逢信祖,问曰:子何姓?他在路边上遇着道信禅师了,道信禅师就问他:“你姓什么?”
  祖曰:姓有,不是常姓。弘忍大师就说了,我姓是有,但不是一般人所有的这种姓。他本来没有姓,他说姓有,这小孩子也是很狡猾的。
  曰:是何姓?道信禅师就问:“那你有姓,这是个什么姓呢?”
  祖曰:是佛姓(性)。他说是佛性。(编按:这原是用同音字说双关语,故在此作佛性。)
  曰:汝无姓耶?道信大师说:“你没有姓吗?”
  祖曰:性空故无。弘忍大师说:“这个性本来是空的,有什么可姓的呢?”这个小孩子很滑稽的。
  信默识之:道信禅师也不和他说什么,就算了;你性空故无嘛,就不管他了。“默识之”,就是慢慢记,记一记这小孩子在什么地方,怎么遇着;认可这小孩子。乞为侍者:以后大约过了几天,就到那儿和他母亲化缘去了。化缘化什么呢?就化她这个儿子。说:“你这个儿子,你把他送给我当侍者。”这说起来是很奇怪的,他母亲根本也没接近过男人,但是就有了孕;所以她知道这个小孩子不是一个偶然来的,不是很平凡的。
  女以夙缘舍之,无难色:这个女子知道这是和道信禅师宿世有缘的,所以就舍给他了,一点也不觉得舍不得。不像现在妈妈,有了小孩子就舍不得;她这没有关系,一点也不觉得困难,面上也没有不高兴、舍不得的样子。
  祖与剃度,后付衣法:四祖道信禅师就给这个小孩落发了,以后就传法给他。
  偈曰:就说了一首偈颂──
  华种有生性,因地种花生:种子那里头有一种生性,因为这个地种下花种,花才生了。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大缘”,就是种种的因缘。种种的因缘与这个生性相合了;这个应该生的,虽然生,也无所生。因为生是无常的,不要执着这个生。
  遂以学徒委之:于是乎就把跟四祖所学的这些个人就都交给弘忍大师了。“委之”,就交给他。
  咸亨间,转付衣法于大鉴:“咸亨”,是在唐朝高宗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又传法给六祖(即大鉴禅师)。
  至上元元初化去:在唐高宗上元年初,那个时候就往生了。代宗谥大满禅师:唐代宗那时候,赐给他一个谥号,叫“大满禅师”。法雨之塔:他那个塔叫法雨塔。
  赞曰
  岩松未老,娘胎已托:这位栽松的道人,他种的松树还没有老呢,可是他又投胎去了。
  笑倒松巢,千岁玄鹤:这个样子,把松树都笑倒了;他好像千岁的玄鹤那么样的灵了。
  死生往还,如云赴壑:他在托生的时候,愿意托生就托生,愿意不托生就不托生,很随便的,很能自由的,能任运的。他是自己可以随便去投胎,不需要父母那种染污的行为,所以他没有父亲;就像那个云彩下雨似的,有云彩了,那个雨自然就流到沟壑里头去。
  伟哉仪风,寄与玄学:这位祖师他这种榜样是很伟大的,他这种风范也很特别的;他把这个玄学──就是佛的心印法门──流传到后世了。
  或说偈曰
  上人:我不知记得不记得了,念一念给大家听一听。
  无形无情亦无名,有气有血故有生。
  栽松品石清闲课,闯关夺舍勇士型。
  性空心净离言说,道成德备宣妙音。
  东山黄梅演奇迹,仪范万世照古今。
  对不对?
  弟子:对。
  上人:对啊?没有错一个字,不是吹大炮吧?我写完了就到那儿和周果立讲话,也没有看它。
  无形无情亦无名:道是没有形相的,也没有一种情感在里头,也没有名。这是道教《清静经》上说的:“大道无形,生于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是有根据的,不是就空谈的。“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不知道它的名字,强给它取个名叫道。就是由道生的,所以也无形,也无情,也无名。
  有气有血故有生:但是他因为有气了,又有血了,所以就有生命了,称之为小孩子了。这个小孩子是老道精来的。老道精,就是道之精灵;他是从道而生的。
  栽松品石清闲课:他前生是栽种松树的一个道人,他这个道,是在那儿品论这个石头:“喔,这个石头是圆圆的,那个石头是四方的,那个石头是三角的,这个石头是扁扁的,那个石头是长长的……。”就这么来研究这个石头:“这个石头硬啦,那个石头软啦,这个石头好雕刻……。”在山上就玩这个呢!这叫“品石”,品评这石头的性质。这是一种很清闲的、很自在的课程,无挂无碍、无拘无束、无烦无恼,什么也没有的,这叫“清闲课”。
  闯关夺舍勇士型:喝!你看他虽然说清闲课,这儿他闯关夺舍了!他也没有一个父亲,他一灵真性投到他母亲腹里去了;这是一种超出造化的生理,所以叫“闯关夺舍”。因为那个老道大约年纪也大了,走路也不太方便了,他就要把它换一换,换一个小的;所以闯关夺舍,硬到那儿抢了一个房子住。所以他是有勇士的气概,有勇士的样子(注1)。
  性空心净离言说:因为什么他没有姓呢?姓本来空的。人有姓,这都是执着嘛!这个姓一定是真的吗?都是假的嘛,所以叫性空。(编按:这里还是用同音字“姓”、“性”说双关语。)
  他心里是干净的,什么也没有。这种境界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到的,不可思议的。
  道成德备宣妙音:他道业成就了,德业也圆满了,所以在东山那个地方要给大家说法。
  东山黄梅演奇迹:在湖北东禅寺那个东山,这位黄梅老人在那儿,他所演化的这种是很奇特的,和人不同。
  仪范万世照古今:他这种法则,可以给万世都留一个纪念、留一个榜样;在那儿照天照地、照古照今的,古今都光明了。
  ──宣公上人.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讲解
  注1:有关五祖“闯关夺舍”的公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三十二祖弘忍大满禅师传〉记载──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先为破头山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耶?傥若再来,尚可迟汝。”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女曰:“我有父母,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
  【生平】
  弘忍,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年)。
  弘忍七岁时,被尊为禅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见,道信叹曰:“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于是就派人跟随他回家,征求他家长的意见,能否让他出家作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长欣然同意,并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骇,那堪击训?若重虚受,因无留吝”。这样,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又名破头山)道场。
  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他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在三十多年中,道信常以禅门辅测试之,而他则能够“闻言察理,解事忘情”。
  永徽三年(651年)道信把法传衣给他。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由是其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
  咸亨三年(672),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夜里为惠能宣讲《金刚经》大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大悟,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传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说[3],后传法于六祖惠能。)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著述】
  弘忍得法于道信之后,先后住双峰山和东山寺两地数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两次遣使请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药到山供养。
  弘忍的禅学继承道信的思想而来,主要有二依: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师利般若经》的一行三昧。《宗镜录》卷九十七谓弘忍常说:“欲知心要,心是十二部之根本…….....诸佛只楚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由此可见弘忍的禅对心是十分重视的。据传弘忍有《修心要论》之作行世,但在历史上《楞枷师资记》的作者净觉不同意。他认为那是别人的伪托,因为弘忍是“不出文记”的。但是净觉又说他“口说玄理,默授与人”。这本书很可能是他说的“玄理”,听法的弟子记录,整理成书之后,取名《修心要论》。不过这也只是推测而已。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杂染心,而是真心,或称为清净之心。此心本来清净圆明,只因烦恼所攒,不能显露。习禅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体证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说的“明心见性”。
  中国的禅学,自达摩以来,以《楞伽》印心。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继承了老师的禅学传统,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刚经》印心的新内容。这反映禅学在不断地发展。
  在生活作风上,弘忍也有创新。在他以前,禅者都是零星散居,一衣一钵、修头陀行,随遇而安。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者的生活为之一变,禅徒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运水,都当作佛事。又主张禅者应以山居为主,远离嚣尘。这种生活的变化,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创丛林,立清规,道场选址在深山老林,称道场为“丛林”提倡农禅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都是受了道信、弘忍禅风的影响。
  【弟子】
  中国的禅宗在弘忍时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学禅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弘忍的门徒数以万计,但是能够弘法的人并不多。《楞伽师资记》和《历代法宝记》说有十一人,《传灯录》作十三人。圭峰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作十人,又说十三人。各说不同,甚难统一。综合不同的说法,共约二十五人。弘忍临死之前也说到他弟子中能够弘法的人不多。他对玄蹄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这十个人,据说就是神秀、智洗、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义方。而在此十人中,最突出和影响最大的是神秀与惠能。此二人虽然是同一师承;但所传禅法则不尽相同。惠能在南方。其禅法宗《般若》为顿门,神秀在北方,其禅法宗《楞伽》为渐门,世称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后来南禅北移,其方法更为简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神法逐渐失势,南禅进而形成一统的天下。无论是南禅还是北禅,都是出自弘忍门下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弘忍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传位六祖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惠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惠能最为出色。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惠能大师。
  【悟道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悟道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了。
  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怀孕了。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可耻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并把她赶出家门。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着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这样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生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像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怀里。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就这样,她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转眼间这孩子便长到了七岁。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
  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没有姓吗)?”
  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专理佛法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命侍者来到孩子的母亲身边,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孩子的母亲想起这孩子的身世以及发生在他上的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痛快地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四祖遂给他起了法号“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付法的时候,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贤行愿品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

  • 普贤行愿品讲解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