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念诵网

不可轻易报道往生

发布时间:2019-11-12 10:36:38作者:普贤行愿品念诵网

\

  在这里我要郑重指出,往生是学人经过长时期持戒、念佛、行善积德的结果,或靠临终时善缘生起,持有正念,又经道友助念才能成功,这是有修证且极其严肃的事。但是,现今某些杂志或书中极不负责地乱用这一名词,凡有僧尼或居士去世,就说某某已往生,在这里,往生已成为了死的代名词。我认为这是存在过错的作法,绝不是一种方便说法,因为这其中犯了未证言证的过失,错乱了因果。要知道,往生与死是绝对不同的,往生是这一段生命终结之后,下一段生命则是到佛之净土去受生,而死是这一段生命终结后,下一段生命还处于轮回之中。末法时期真是颠倒,有些怀疑佛之净土存在性的一般信徒去世,也被冠以往生,这不是大妄语吗?而一些自谓佛教学者的人在著书立说时,把释迦圆寂说成了死,这不犯诽谤之过吗?就如同现在一些杂志,对于捐款的,凡是出家人便称作法师,凡是在家人便叫为居士,难道才出家的小和尚也成为法师了?难道一个未受皈依的在家人也能作为居士?现今不负责任的说法实在太多了,在佛法上,我们应该循律慎行了!那么,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往生了呢?我认为现今皆以临终瑞相为标准的作法是十分不妥的,因为如果某人生于天界(如色界或无色界),有时也会产生瑞相。不论佛教,就以道教为例,如宋时之陈抟,也是预知时至,指示弟子归去日期并示以地点,临终时左手托头,长卧而去,一直过了七天,面颜不变,全身温暖,并有五色祥云封住洞口,经月不散。道教之人多以生天成仙为终身理想,所谓“天仙”是也,如只以临终瑞相断定已生佛土,那恐怕道教之人亦是有份,而他们对西方净土却未必信之。又有一些人以临终安祥为往生条件,这如果列入其中一点是可以的,但不可作为最终标准,生善道的人又兼业力不重,大都可安祥而逝,只有那些业力重的人,因境界现前,才会痛苦的无法忍受。一位密宗上师说过这样一件事:某喇嘛执着心太强,临终时地狱相现前,十分恐怖,以至其惊恐万分。上师指示他诸相非实,放下执着即可,但他仍然做不到。最后,全寺的人帮助他念经,将功德回向给他,不到一天,他就安祥而逝了。上师说他只是重生人道而已,并不能往生极乐。相反,如果说弘一大师或印光大师,不用问其有无瑞相(其实均有)也可以保证往生。何以故?因其平日之行持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心存往生信愿,因果不爽,往生当然是没问题的。有人说,你列举的是两位大师,普通学佛者应如何检验?普通人也是以生前行持及临终信愿为标准,如再加上瑞相,那就可以确保往生。这里面尤其以临终信愿为最重要,因为有些人生前并无太多合法行持,但临终前忽然信受净土,也可得以往生,品位虽低,但不能否定其往生事实。如屠夫张善和,一生杀牛,临终见恶相,幸遇善知识教其念佛,恶相隐去而不久见佛,即往生矣(此见于古代往生传)。有人说,那么生前不必行持佛法了,只要临终信愿即可。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如果你机缘不巧,则可能无人助念,而且你又因为生前不学佛法,对净土生不起真正信仰又该如何呢,岂不又入于轮回?如果生前行持佛法,则更能促进对净土之深信切愿,不仅可往生,且品位也不会太低。不可轻易报道往生之事,我恩师郑颂英生前曾写有《论往生》一文,他指出:“也必须具足信、愿、行“净土”三要,临终正念,具诸瑞相,方能确定其已得往生,把“往生”二字作为佛教界人士死的代用词,是不负责任的,也非常不妥的!”我原本要编一本《近代往生见闻记》,此事告知莆田广化寺流通处后,他们来信表示支持,并建议先多搜集然后编成。但当我考查了一些所谓已“往生”的事例后,见其中大都只以去世时亲人或道友所见一些光影或闻见异香、肢体柔软等现象作为往生根据,而其本人并没有坚定往生之信愿,且生前行持又很凡俗,这怎能作为真正往生的事例呢!因为至今搜集的事例还不多,所以书籍尚未完成。我是本着严禁的态度来对待往生的,希望今后做这方面报道的人也能谨慎行事,我们是真正的佛教徒,不是社会上的宗教骗子。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贤行愿品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

  • 普贤行愿品讲解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