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论点多,遇事好辩,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在佛法里面叫作世智辩聪,不是智慧!
世智辩聪是所知障,佛说是八难之一。
现代人聪明,对于五欲六尘,感觉极其微细,生活中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便心事泉涌,妄念纷飞,煞费苦心地执着分别着身边发生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信息。
痛苦源于何处?源于顽固的;我执!很多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不离自我,凡事都以;我为中心,喜欢争论,好辩斗勇,总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凡事我执先行,近邪不知,入迷不觉;唯务耽习外道经论,不信出世正法,因果事理不明!生活待人,量小德轻,不能容人。为己私欲,自视聪颖,遇事好辩斗勇,不知执而有碍,争而有伤,直至损气伤肝,元神大伤亦不知悔改,这就是智慧未开!;世智与;佛智的本质区别在于;世智是入世的、有染的。而;佛智是出世的、无染的。;世智是躁动的、有欲的,而;佛智是清净的、无欲的!
世人遇事喜欢执;我,什么我的观点、我的想法、我的意见、我的子女、我的钱财......孰不知这个假合之身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妄相!一切的烦恼、念想、执着、伤痛其实都是因;我而起,;我相不破,欲望无尽、烦恼不断!佛说;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我们放下;我法二执,去妄归真。真正知道放下的,是智者!执著不放的,那是愚夫!
聪明不是般若智慧,是;世智。是着于六尘的,是有分别执着的,是有染的、不净的,是在俗世的;贪、嗔、痴中生出的;小聪明。佛家讲的智慧是从真如本性中流出来的,是从清净里面生出来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那才是智慧!
就算你才高八斗,经论满腹,不见性,还是一介凡夫!充其量那也只是;小聪明。世智辩聪容易乱心性!有;辩就会;争、有;争就会有;执、有;执就会有;恼、有;恼就离不开;苦,很多文人墨客,文彩飞扬,洋洋洒洒,著书立说,那都是作者自我心识在起作用,是与世有染的念识,是蒙尘的,都离不开;境相与;我相,对境生心,起心分别,在自我满足中,宣泄着自己的观念与论点!或是反驳着别人的观念和论点,争来争去,一无是处,元气大伤,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在;我想、;我念、;我执中不断迷失本自清净无染的佛性,而在;争论、;争执、;争吵中感受无尽的忧烦和苦痛!
有些老太婆,大字不识一个,却深知生死事大。知道世间本苦,不可贪执,争而无益,劳而有伤,而把自己置身清净的念佛境地,无有烦恼,得自在妙乐,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修学一定要正知见!万法万相因缘生,缘尽相灭空如烟!万法万相本来为空,尘缘境相一期和合,了不可得,又何苦在转瞬即逝的妄境中起执分诤,或执空为有,或执有为空,伤人伤己,岂不痛惜可叹!
佛在《无量寿经》惑尽见佛第四十一中开示:汝见愚痴之人,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听得多,看得多,见解就多、分别就多,那是;世俗之智,是记问之学。很多人很会说、很会分别,死的也能说成活的,强词夺理,那是大障碍,是世智辩聪,不是智慧!把读经讲经当着世间学问一样去研究,也是;世智,学佛和佛学是两回事。
用佛教的观点修整和返观自己的心性,时时告诫自己不可落入娑婆污秽的俗智纷诤当中,转识成智,那是真智慧。佛是真实语者,谆谆教悔,如母忆子,世智聪辩,是增益邪心,当令不忘!
版权所有:普贤行愿品念诵网